三观?其实是一个人成长环境的缩影
前言
人永远是一种复杂的生物
我往往会去思考在人类社会刚刚建设的初期
当时的人类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统治社会
直到我们现在,我们也依然生活在我们所创造的这个社会当中
我们不能去忽视我们的社会,而单单的去观察人本身
在当下,我们往往会在一些文案当中看到或听到这个词
阶级
阶级这个概念早在我们中国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就已经体现出来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利用阶级来思考一些问题
通过阶级这一概念的引入,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在某些事中为何会引起冲突
而在我看来 阶级 便是一个影响人的三观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会在下方列举相关在我看来是会影响到人的三观的因素
三观正
什么是三观正?
我想答案在每一位读者心中
三观正,其实就是三观和我一样的赞美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正?
我在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中发现
往往是两方在对立的时候,就会出现“正派”与“邪派”
在影视作品中通常会通过一些艺术手法扩大了这一方面的矛盾
例如:你是某团团长,而作为军人
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服从上级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
而当我们真正代入到影视作品中我们会发现
在上级的绝对指令和你心中的善的对立中
你自己也许也不知道应该会怎么做(在你还不知道未来的剧情走向时)
人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
所以我不禁怀疑,世界上到底是否有“绝对的正”与“绝对的恶”呢?
也许这种 “恶” 是我们的 偏见 所导致的呢?
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的权利去评判一个人的三观正不正
因为三观正,往往是基于你自身的一种考量
三观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三观,由于是我们人的思考的产物
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解读它
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往往会因为我们的三观所左右
举一个例子,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学家牛顿
在他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伟大壮举
牛顿的一生都在和神学打交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
牛顿对科学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发现上帝所设置的世界规律
牛顿并没有跳出他心中所想的上帝
或者说他是想要证明出他心中的那位上帝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现在所做的任何事
都会因为我们的三观而左右
我觉得牛顿的三观,正是因为上帝的影响吧
三观,成长环境的缩影
在我们去跟其他的人去谈话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发现谈话两者的三观的偏差
比如在生活拮据的家生活的人和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是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三观的原因
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成长环境对三观的影响是最大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老师是一位我非常喜欢的老师
他就在他的书《圆圈正义》里面说过
我是一名湖南人,从小我就一身为湖南人而骄傲。我瞧不起一切外省的人与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岳麓书院的这句对联让我对湖湘文化无比自豪,也让我对外省人不屑一顾(我甚至还自撰“大海翻腾,无非湘水涟漪”)
罗翔.圆圈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08:115.
我们不难发现罗翔老师在当时也是一名“地域黑”
这个概念其实是受到其三观的影响,而三观又是受到其成长环境的影响
成长环境又有很多种可变的因素,比如
- 后天教育
- 家庭关系
- 自身的思考
- 对外面世界的探索
- 自己家庭拥有的资源等
所以三观是具有可塑性的
如果我们的三观受到外来影响会怎么样呢?
我们现在往往会听到一个名词
“消费主义”
比如,现推出双十一购物节,七夕节限定套餐,钻石定制(通常是跟一句XX永相伴的slogan)等活动
我们发现这些京东618,天猫双11逐渐得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好像每年的购物节不买点什么都觉得对不起自己似的
而在此期间我们的价值观,便会逐渐的被消费主义所影响
进而导致我们有购物的欲望与动机
首先,购物不是一件坏事
而过度的购物却要不得
在以前,我们会使用信用卡来进行消费
而现在开始使用花呗,京东白条等
我们往往会在新闻上看到“卡奴”这样的字眼
过度的消费会导致浪费
这样的价值观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
所以我们作为自己三观的主人
要主动引导自己的三观
去看到生活中那些你不曾看到过的
进而你便能去塑造自己的三观
最后给大家送上罗翔老师的《圆圈正义》中的一句话
我们求学问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为了走出我们基于地域、血统、国族所形成的偏见
2021/5/2的补充
在经过马原的学习之后,我对于三观正这一概念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实我们所说的正确的价值观,是符合广大民众利益的由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离不开这个社会,社会也离不开我们
而社会中共有的核心价值,也许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三观正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 习近平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出版社2017版, 第42页。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